玉树文旅天上拉布,在这里探寻自然与文

                            

拉布!拉布在哪儿?

从西宁向西南行,翻过崇山峻岭,渡过万千溪流,耗费近一个月时间,从西宁赶到拉布附近。

他就是周希武,民国3年(年),他带领一支60余人组成的队伍,带着90匹马,70峰骆驼,秋末从西宁出发,终于在年底12月前赶到了称多境内,于是就有了关于拉布的许多记载。

“11月23日,进入称多……西南下山则峻坂陡落,山高水深乃歇武云。下山至沟底泉水随地涌出左右山势回环拱抱曲折,循水西南行,路颇崎岖,数里有水自西来,如之数里,有水自东来入之名楼池沟,内有番帐……循沟西行,过一山四十里可至拉布寺,又西行数里有水自东来,入之山上始有木本植物……”

“拉布寺即通天河济渡,免其马贡后,因距渡口稍远,司渡河之事,”

“拉布寺在通天河之东。”

“拉布寺水自东来,自面登贡巴北入通天河。”

辗转多日,周希武对这里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历史遗迹一一观察、询问,做出记录。

有历史学者认为,周希武很有可能是近代第一个实地探访,详尽记录玉树的国人,他的兴趣在于回答中国历史地理之问——实地寻访长江、黄河的源头的所在地,了解民国时期边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而振兴边地。

玉树之行,周希武明确了“昆仑导源葱岭间,隔新藏,东又迤至海西分为三大干,为北干、中干、南干……昆仑中干自玉树西北入境是为奢拉山,山之南麓有通天河北源之所出,有东迤分一支,南出为通天河北源及曲麻莱之分水岭。”

拉布在哪里?这本书给出了详尽的回答:通天河及渡口以东,结古东北,海拔以上,那里有丰富的草本植物,有珍奇异兽,有农业……

2

仲夏,从西宁到玉树,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南北向,东西向,一座座大山横在你面前,可一过称多歇武大山,眼前就变了一个模样。

过歇武山,原本盖在雪山之巅的那一道道的白雪不见了,大地之上也被一片片的绿色占据,让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不由得停下脚步,看看眼前的一切,更为神奇的是,眼前的一座高山深谷,山下居然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绿树,山下居然还有一排排的民居,还有从山坡上传来的牛羊声……

这里就是通天河谷,一个遗世独立,一个充满人间烟火的地带。

往前就是拉布,陡峭的山谷、苍劲的古树,还有一条汹涌的大河都在眼前。最吸引人的是那一片片岩石堆起的高大的山体,让人不由得发问:这山是石头堆砌的吗?

也不是。地质学家说,亿万年前,造山运动开始之际,青藏高原所在的亚欧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海洋变成了高原内陆,从那时起,这里留下一条大河——通天河,留下一座高山——巴颜喀拉山,留下更多的则是漫布山野的石头。

遍地的石头也给这里勤劳的牧民带来更多生活启发,修建寺庙、搭建房屋、修补围墙,甚至连日常牧民们来回走动、串门的路也铺上了石头,村子周边还有石头堆砌、雕饰的石头艺术摆件、艺术品,即便是田间地头也摆上了石玛尼的石刻艺术品。

石头是拉布建筑的主角,上千年的时间里,当地牧民就地取材,建造出了片石砌成的围墙、泥巴做就的屋顶、被风雨侵蚀后显得黝黑的石质门窗、还有屋角枝杈未被砍尽的檐椽……细细评味石砌建筑里的每一个部件,总能让人感受到那种从古老流传之间的高原智慧。

3

在拉布,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一个个高耸入云的,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古建筑——碉楼。

碉楼建在巍峨的山体之上,耸立在高山河谷之间,高数十米,历千年不倒,它就像地理地标一样,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它刚劲、粗狂的轮廓。

为建成这样的碉楼,当地居民就地取材,把历经风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纹的一块块参差不齐的石头敲打成石材,铺在了一个个绝佳的位置,原本粗陋不堪,可一经牧民的巧手,它们被雕琢、雕刻赋予了艺术、灵魂之美。

从玉树称多顺流而下来到金沙江两岸的大小金川,从石头民居直到高大威严的石砌碉楼,康巴藏族用智慧和勤劳,将藏地的石砌建筑艺术推向了极致——碉楼就是藏地艺术的活化石。

以碉楼为代表的石砌艺术也深刻的改变了牧民的日常生活意识:用石础打地基、用大块条石做墙基,用石板或者碎石铺路……从碉楼到民居,石头走进了拉布人的日常生活。

有建筑学专家指出,拉布人砌筑墙体时先放线、盘角,然后进行挂线、砌筑,这其中有“品”字形结构,有“三皮一钓、五皮一靠”,也有“用线硾用靠尺找平”的建筑要求,拉布人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发展出了石砌建筑的施工工法和工程美学,让地处高寒山区的拉布人住进了温暖的房子,这是拉布人的智慧。

4

7月,青藏高原的雨季拉开了序幕,花季到来,绿绒蒿、红景天、龙胆等高山植物竞相开放,这些名贵花朵,在一个个高约一寸的地毯草花骨朵的映衬下,让这里成为花的世界。

走进拉司通,河谷里一株株高大的白杨树引人瞩目。相传多年前,代玛仁清活佛初建拉布寺,是为了圆宗喀巴大师的一个梦——他梦见拉萨往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子里到处都开满了鲜花。沿着第二佛陀梦境里的提示,代玛仁清跋涉了多里山路,到了通天河谷一个拐弯的地方。这里,大山怀抱里宁静的古村落,村边流过的清澈的小溪,河边草地上怒放的野花,这些物象都和大师梦中的所见十分吻合。于是,活佛在这里修建起了拉布寺,并把村庄命名为“拉司通”,意思是“鲜花盛开的地方”。

年,代玛仁清活佛的第13世转世灵童嘉央洛松尖措前往北京求法学经。在北京,小活佛为那些枝繁叶茂的高大树木吸引。第三年,活佛学成返回玉树时,他从西宁附近的湟源购得株杨树苗子,雇佣50头牦牛驮运,走过1多里的行程,花三个多月时间,把树苗从日月山运到拉布。

那一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杨树栽子挺过了高原寒冬的考验。第二年,僧侣们又以同样的方式从湟源运来多棵杨树苗子……几年下来,这里成为了玉树地区最早的人工林、灌木林。如今,种树已成为当地的传统,走进拉布成片的林莽,低矮的灌木丛到处可见。

5

年那场地震过后,拉布与玉树、与西宁、北京的距离更近了。有人说,对于玉树来说,拉布就像是他的后花园,一抬脚就能走进,对于拉布来说,玉树就是一个亲戚,偶尔去串个门就行。

几十公里,对于玉树这样地势宽广的地方简直不算什么,然而就在这几十公里内,一头是现代化的城市文明,一头是传承千年的古村落文明,这就是拉布。

如今,在拉布及其周围,有通天河古渡口、尕多觉悟神山、莫洛天险、三江源纪念碑、长江漂流纪念馆等众多名胜古迹;拉布境内,也有像拉布寺、白塔渡口、通天河壁画、岩画这样的,与玉树嘉那嘛呢、文成公主庙并称的历史文化瑰宝。

来这里,可以体验“巴吾巴姆”民族歌舞,可以参与锅庄演变而来的全新舞蹈“曲卓”,可以学习制作泥塑、石刻等工艺品,甚至还可以观赏拉司通传统节日“拉布祈愿大法”“隆达节”“东科祭湖”“风马节”“春耕节”,让你了解高原地区更多的民俗、历史。

年,称多县青海古藏村文旅小镇建设规划批复,拉布在乡村振兴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今的拉布经济社会文化繁盛,已成为藏地与内地文化交流的窗口,更是多民族交流的历史文化廊道。

新时代,青海古藏村文旅小镇建设,让拉布小镇得以有机会讲述自然与文明在高原演绎千年的历史故事。

来吧,来天上拉布吧,这里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玉树发布综合

长云网整理

审核丨李万成

编辑丨尼玛旦周

原标题:《天上拉布,在这里探寻自然与文明最初的模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yangjk.com/afhgx/569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