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月,贾婷,章迪,张浩,王政昆,朱万龙.横断山云南山区不同地区大绒鼠种群的表型多样性[J].生物学杂志,,37(06):79-83+93.
[2]付鹏程,谭金舟,王宏宇,孙姗姗.横断山地区六叶龙胆复合群的遗传分化与种群动态历史[J].植物科学学报,,38(03):-.
[3]胡晶晶.横断山高山带虎耳草属核型与基因组大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4]孙文远,孙文光,李志敏.横断山高山冰缘带两种伞形科特有植物的核型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0(02):59-64.
[5]李沁汶,王玉宽,徐佩,逯亚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横断山北部灾害易发区极端降水时空特征[J].山地学报,,37(03):-.
[6]张海姬,张浩,秦雪雪,王政昆,朱万龙.横断山五个地区大绒鼠头骨的几何形态学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40(01):51-61.
[7]张海姬,侯东敏,梅丽,谌立新,王政昆,朱万龙.夏季横断山不同地区大绒鼠脏器和消化道形态的差异[J].兽类学报,,38(05):-.
[8]王丽萍.横断山民族走廊族际通婚研究——基于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0(04):90-97.
[9]王丽萍.横断山民族走廊族际文化互动的心理原因[J].贵州民族研究,,38(07):50-54.
[10]王家坚,彭智邦,孙航,聂泽龙,孟盈.青藏高原与横断山被子植物区系演化的细胞地理学特征[J].生物多样性,,25(02):-.
[11]李学文,王丽萍.横断山民族走廊族际文化互动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37(10):89-94.
[12]徐建宁,孙建国,陈海鹏.基于InVEST模型的生境质量评估——以横断山小江流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44(15):-+.
[13]李霞.近40年横断山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D].兰州大学,.
[14]苏锦兰,李建,杨桂荣,杨澄.横断山系云岭余脉点苍山东西侧小时降水特性对比分析[J].气象,,41(01):17-24.
[15]陈兴.横断山中南段地学景观系统及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16]陈光富,巴罗菊,孙文光,娄笑,张建文,李志敏.横断山及邻近地区八种菊科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35(03):-.
[17]马宏杰.中国西南横断山地区新生代地层学及古环境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18]宋敏舒,乐霁培,孙航,李志敏.横断山地区海仙报春的谱系地理学研究[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33(01):91-.
[19]欧先交,曾兰华,隆浩,许刘兵,周尚哲,赖忠平.横断山地区末次冰期冰碛物石英光释光测年的适应性[J].冰川冻土,,33(01):-.
[20]李宗省,何元庆,辛惠娟,王春凤,贾文雄,张蔚,刘婧.我国横断山区-年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6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