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橘黄飘香。在射洪市明星镇龙胆村,黄灿灿的沃柑压弯了枝头。“原计划4月下旬开园,现在成都、上海的订购电话不断,完全不愁销路。”龙胆村柑橘基地业主郑平喜笑颜开。
产业兴旺,铺平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路。“今年春节以来,光在柑橘基地除草,每天就有近百元收入。”想到马上就能领到多元务工费,68岁的贫困户罗会芝高兴地笑了。
柑橘不愁销路
亩产值平均超过1万元
“采摘沃柑时,先摘向阳两面红的,水分多果子甜。”3月25日,郑平在柑橘园里指导工人有序采摘。
“种柑橘不仅要技术,还要懂经营。”年,退伍回到家乡的郑平,看好发展特色农业的前景,邀请他成都的朋友蒋治光一起发展柑橘产业。蒋治光在眉山丹棱有多年经营柑橘基地的经验,两人通过流转明星镇龙胆村多亩土地,建起了沃柑和红心柚种植基地。
“产品主要销往成都和上海等地。”今年一开年,60多亩红心柚便销售了60多万元。“每斤批发价2元多,亩产斤。”据郑平估计,正在成熟期的多亩沃柑将带来更高收益,每亩产值平均超过1万元。
产业引进村
脱贫走上“快车道”
产业的兴旺,让业主笑了,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龙胆村虽然不是贫困村,但46户贫困户先后脱贫均得益于柑橘产业的发展。”在龙胆村村支部书记徐斯利看来,自从年柑橘等产业引进村来,村里脱贫就走上了“快车道”。
68岁的罗会芝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子去世后,家里只剩下老两口和两个幼年的孙子,生活非常贫困。在龙胆村引进柑橘产业后,不仅让罗会芝每年收获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还通过务工每年收入几千元,加上老伴的务工收入,他们在年顺利实现脱贫,生活也有了更多盼望。
3亩柑橘基地
成明星镇致富产业
明星镇龙凤社区居民邓波从中看到了发展机会。年,他牵头成立了民安农业有限公司,从五通村、龙胆村、老鹰村流转土地1多亩,全部种上柑橘。
“要走中高端路线,在大城市,低端产品没有竞争力。”邓波选种了爱媛38、耙耙柑等中高端产品。“今年约有50亩耙耙柑初挂果,每亩产值多元,有十多万元的产值。”邓波说,等明年大量挂果后,预计每亩可达0多斤,亩产值达万元。
如今,明星镇将柑橘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特色产业打造,产业从龙胆村向附近的义仓山村、瓦窑嘴村、五通村等村延伸。目前,全镇已发展柑橘产业3亩。
(全媒体记者蔡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