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垦地头巨菌草,龙胆水库大活鱼,生态扶贫

因地制宜谋发展,生态产业促脱贫。在《 书记》平果专场录制时,驻村 书记们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广西平果县果化镇布荣村,地处石 山区耕地稀少。这里的村民生存条件十分艰苦。21世纪初,随着布荣村铝矿资源的开采利用,大家有了收益,不少村民入住了楼房,生活有了变化。

然而用补偿款建好房子以后,村民却没有什么别的收入来源。面对村里上千亩的矿区复垦地,布荣村驻村 书记向玉红在心里做起了盘算,如何重新利用起来?村子的后续发展,可以从哪里找到新的支撑点?

矿区复垦地回填的土壤主要是比较贫瘠的自然土,土壤理化性质很差,有机质含量很低,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尤其是磷钾比较缺乏,所以在复垦的两三年,专家建议种植以豆科绿肥品种为主,增施农家有机肥,比如猪粪、牛粪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加速土壤的熟化。

年,布荣村结合土肥专家意见, 决定在矿山复垦地种巨菌草,亩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

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布荣村矿区复垦地里的牧草长势喜人。可是怎么充分消化这批草料,向书记开始在村里发动村民养牛。

布荣村昔日荒废的土地,如今重新披上绿装,矿区复垦育牧草,八岭山下牛羊好。

布荣村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达到了生态的循环。把矿山复垦地的土壤肥力慢慢修复回来,给了子孙后代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

距离平果县城35公里的吉林村,村民以壮族、瑶族为主。多年来,受限于石 的地理环境,人们只能靠简单的种养维持生计,产业基础薄弱。

吉林村的驻村 书记张伟,曾是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教师,在数不清的进村入户工作间,他逐渐适应了角色的转变。

可是吉林村山高地贫,交通相对闭塞,怎样发展产业呢?张书记挺犯难的,不知道如何入手。后来听说村里有个大水库,他觉得可能有些路子,可是,实地考察后却大失所望。

水库因为年久失修,下面几个大洞漏水,水库一直处于干涸状态,不但不能蓄水,甚至还严重影响吉林村的人畜饮水和灌溉。认准了水库的发展潜力,张书记实地考察之后跟村两委一起努力,沟通县里各级相关部门,最终在年初成功蓄水。

龙胆水库重新蓄水成功,张伟找到了吉林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水源来自优质的天然山泉水,可以立体化放养多类鱼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水库资源,也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

龙胆水库周边树林草丛茂盛,水源是山泉水,而且水库建成年代久水底矿物质含量高,水生物比较丰富,鱼的食物较多、产卵条件较好,产量较高,所以吉林村的水库鱼品质好,很受垂钓爱好者的喜爱。

曾入伍多年的铮铮汉子向书记,为何泪撒录制现场?龙胆水库的鱼怎样才能打捞出来?生态产业让乡亲们尝到了怎样的甜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yangjk.com/afhzp/211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4